內部信息傳遞各環節的主要風險點及其控制措施有哪些?
主要風險是:指標體系的設計未能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指標體系級次混亂,與全面預算管理要求相脫節,并且一旦設定后未能根據環境和業務變化有所調整。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業應認真研究企業的發展戰略、風險控制要求和業績考核標準,根據各管理層級對信息的需求和詳略程度,建立一套級次分明的內部報告指標體系。企業明確的戰略目標和具體的戰略規劃為內部報告控制目標的確定提供了依據。第二,企業內部報告指標確定后,應進行細化,層層分解,使企業中各責任中心及各相關職能部門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以利于控制風險并進行業績考核。由此可見,企業的戰略目標、戰略規劃、內部報告的控制目標、各責任中心以及各職能部門的控制目標, 是一個通過內部信息傳遞相互聯系、不斷細化的體系。第三,內部報告需要依據全面預算的標準進行信息反饋,將預算控制的過程和結果向企業管理層報告,以有效控制預算執行情況、明確相關責任、科學考核業績,并根據新的環境和業務調整決策部署,更好地規劃和控制企業的資產和收益,實現資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管理的協同效應。
企業如何做好風險管控?
企業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做好風險管控:
●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與憂患意識和風險管控意識;
●要制定嚴格的風險管控制度;
●要實施和強化專人負責制;
●要提留和積累一定額度的風險準備金;
●要強化財務預算和堅持風險評估,主動接受民主監督或第三方監管等。
企業若想做好風險管控,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1.擴展企業戰略的空間
首先表現在層次上的競爭,從原來單純產品的競爭到今天人力資源的競爭、戰略的競爭、競爭優勢的競爭。其次表現在領域方面的競爭。競爭戰略的謀劃更多的是在無邊界的不同的聯盟之間、不同的商業生態系統之間對商業機會的競爭。
2.加強領導培訓,提高其自身能力
企業戰略往往是企業高層領導人的一種價值觀念,因此,企業高層領導人首先必須從思想上高度認識戰略管理的重要性,并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其戰略意識和技能。
3、讓員工參與是企業戰略能否貫徹的關鍵
當員工不認同戰略決策時,就會有抵觸情緒。如果一個企業的員工不理解企業制定的戰略,不明白企業所創造的價值何在,那么,他們將難以理解面對的多樣選擇。如果員工能夠參與戰略管理,了解企業戰略制定經過,就很容易認同戰略、理解戰略。
4、尋找市場空隙戰略
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自己規模小、經營機動靈活的特點,尋找市場的各種空隙,進入那些市場容量小,大企業不愿意或不便于進入的行業發展。
中小企業尋找市場空隙戰略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生產大企業不愿意生產的產品,生產別人沒有注意到的產品。這樣在開辟市場領域時,中小企業就可以在被大企業忽視的市場空隙中尋找商機,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5、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現代企業的競爭根本上是人才的競爭,任何有效的戰略都是由人來制定和實施的,因此,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戰略管理的效果。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主要存在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滯后;缺乏科學有效的人才引進與開發機制;人力資源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6、特色經營戰略
中小企業一般無法做到大型企業那樣的規模經營,這就決定了其產品在技術、價格、成本、質量等方面難以與大企業相抗衡。
中小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經營能力處理好特色和成本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其戰略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