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舊和攤銷的區別是什么?
性質不同、計算方法不同、成本期限不同等。
1、性質不同
折舊的是資產;攤銷的是費用。折舊是針對固定資產而言的,攤銷是針對無形資產和費用而言的。攤銷一般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待攤費用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2、計算方法不同
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攤銷的計算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分期攤銷法、五五攤銷法等。
3、成本期限不同
折舊至少兩年以上;攤銷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固定資產在這種年限內單位時間如年、月,使用成本最低來確定折舊年限。
企業籌辦費應自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期不少于5年。土地使用權應作為無形資產單獨計算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期,凡合同有年限規定的,按合同規定的年限攤銷,無合同規定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攤銷。
折舊和攤銷在會計是什么意思,分別怎么處理?
折舊和攤銷,都與資產有關,與費用有關,折舊是對固定資產而言的,固定資產一般是長期資產,開辦企業時一般都要確定企業自已的固定資產目錄,我國會計制度規定,資產性支出不能夠作為當期成本費用,而這部分的支出是按照相關規定逐步計入以后各期成本費用的,每期計算折舊時,借制造費用(管理費用)貸累計折舊在權責發生制的處理原則下,攤銷則一般是與期間費用有關與利潤有關的費用性資產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這部分費用,通常是一次付出,但受益期在以后各期,如房租付出時付了一年的租金,就不能在付出當期全部計入費,而應把它分別在一年的12個月份中均攤發生支出時借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貸現金或銀行存款,攤銷時借相關費用科目,貸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
折舊攤銷怎么核算呢?
首先看公式:
1、資本支出=凈經營資產增加+折舊與攤銷,2、凈經營資產增加=年末固定資產凈額-年初固定資產凈額;假設今年企業沒有進行任何長期資產的投資,結論就是今年的資本支出為零;但是由于前期購置固定資產每年都要有折舊與攤銷產生,假設年初固定資產凈額為100萬,年折舊額10萬,那么在賬面上也就是報表上顯示的年末資產凈額為90萬,帶入公式1,此時凈經營資產增加=90-100=負10萬,如果不加上折舊,此時的資本支出為負10萬,明顯與資本支出為零的結論相悖,但如果過加上折舊的10萬后,此時資本支出=90-100+10=0,;如果從理解的層面上想這個公式,我認為是由于每年賬面價值都要進行折舊的處理,才有了資本支出公式里折舊與攤銷存在的意義。不知道樓上能否理解
為什么要攤銷或折舊?
之所以要攤銷,是因為:
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要求。因為企業一些長期費用,如果在支出時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會影響企業利潤核算的準確性,不利于公司管理。如,企業租用辦公房一次支付了一年的租金,會計核算時就必須在12個月進行分攤,這樣公司的每個月管理費用就較為準確,從而所計算的企業利潤也相對準確。
常見的攤銷資產如大型軟件、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和開辦費,它們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為公司業務和收入做出貢獻,所以其購置成本也要分攤到各年才合理。
攤銷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與折舊一樣,可以選擇直線法和加速法來攤銷無形資產。從金額上看,一般情況下,攤銷的費用相對于折舊費用要小很多,也就是說,大多數公司固定資產要遠遠大于無形資產,因此攤銷和折舊一般會放在一起披露而不加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