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確認計量要求的四個原則?
會計計量指協調會計信息計量方面所應遵循的原則。確認四個原則主要包括:
1、權責發生制原則
2、配比原則
3、歷史成本原則
4、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收入和費用是否計入某會計期間,依據收入是否歸屬該期間的成果、費用是否由該期負擔來確定。
配比原則是指將收入與對應的費用、成本進行對比以結出損益。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將取得資產時將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的入賬價值,在資產處置前保持其入賬價值不變,其后,如發生減值,應當按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是指會計核算中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將收益性支出計入當期的損益,將資本性支出計入資產的價值。
會計計量指協調會計信息計量方面所應遵循的原則。確認4個原則主要包括: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等。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是指對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規定,是對財務會計核算基本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比如穩健性原則、重要性原則等。實際工作中,會計原則常與會計準則相混用。
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基本原則包括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權責發生制是按照權利和義務是否發生來確定收益和費用的歸屬期,配比原則是指一個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病因,相互配比,以便計算本期損益,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收益性支出指在本期發生的詞與本期收益有關的,應當在本期已實現的收益中得到補償的支出,資本性支出者為當期發生的不但于本期收益有關,而且與以后會計期間收益有關的,應當在以后若干會計期間的收益中得到補償的支出。
會計計量屬性口訣?
會計計量屬性一共分為五種。分別是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歷史成本,這個應用得應該說是比較廣的。假如你購置了一項固定資產,那它的入賬成本是多少呢?很簡單,你花了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也就是說,發票上的金額就是這項固定資產的入賬價格。
重置成本,這個一般應用在盤盈的時候,用白話說就是重新購買一次需要多少錢。說實話不是很常用,但也要看具體的公司。
可變現凈值,這個一般來說應用在存貨上,意思就是實際能折算成多少現金。
這里順便插一個重點知識。
根據謹慎性原則,存貨的期末計量,是比較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也就是成本和可變現凈值,哪個計算出的數額少,就用哪個。
下面,現值,這個的話一般是計算財務費用的時候用的,涉及到一些財務管理方面的內容。
簡單說一下,現值和終值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現值是將未來某個時點的錢折算到現在,而終值是將現在的錢折算到將來某個時點。公式的話……小仙女們自己搜吧!(嚶嚶,因為打字好麻煩的)
再插一句,也是重點,手動下劃線。
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采用現值計量。這個在這里先不討論,過一陣子會計君可能會講到經營性租賃和融資性租賃,那時再詳細介紹這塊的內容。
最后,公允價值。啥叫公允價值?就是大家都承認的價格,小仙女們可以理解為市場價。這個一般是用在計算投資性房地產啦、交易性金融資產啦等等,咱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五種計量屬性是會計學中很基礎,同時也是很重要的內容,小仙女們一定不要因其基礎就忽略了這部分的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