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成本與可變現凈值而不是賬面?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而不是賬面余額,存貨在期末計量時應遵循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的原則,如果存貨的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那就意味著該批存貨發生了減值,應計提減值損失,賬面余額是存貨的原始價值,如果之前已計提過減值準備,則賬面余額不能反映該存貨的現狀,只有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使用賬面余額扣除減值準備反映的才是存貨的賬面價值。
求:材料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的計算過程及其概念?
期末材料賬面價值的確定分兩種:
1.若材料直接出售:材料可變現值=材料估計售價-銷售材料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2.若材料用于生產產品:材料可變現值=產品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銷售產品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 可變現凈值售價的確定方法:有合同 按合同價 無合同按一般市場價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就是存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哪個低按那個計價
重置成本與可變現凈值的區別?
重置成本,是指企業重新取得與其所擁有的某項資產相同或與其功能相當的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量。兩者的區別:
1、重置成本主要應用于資產評估上,最適用的范圍是沒有收益、市場上又很難找到交易參照物的評估對象;
2、可變現凈值主要應用于企業存貨在期末時,按照賬面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的原則進行計量,對于可變現凈值低于存貨賬面成本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為什么對期末存貨計價應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對期末存貨計價應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謹慎性原則。可以起到防止存貨貶值,成本高估的情況。從管理的角度而言,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加強存貨管理,因為存貨存在減值情況如下:
1、該存貨的價格持續下降,且在可預計未來無回升希望;
2、該存貨生產的產品市價大于成本;
3、該存貨的成本大于市等,這樣管理者就知道是否要調整經營方向,做出更適合市場的生產經營決策。
期末存貨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價,主要是使資產負債表上期末的存貨價值符 合資產定義。
當存貨的期末可變現凈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時,由此形成的損失已不符合資產的 “未來經濟利益流人”的實質,因而應將這部分損失從存貨價值中扣除,計人當期損益。這也是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存貨期末可變現凈值跌至成本以下時,如果仍以歷史成本計價,就會出現虛夸資產的現 象,導致會計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