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基礎有哪些,各有何優劣?
會計核算基礎屬于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它解決收入和費用何時確認、確認數額的問題。會計核算基礎有兩種,一種是權責發生制,即應收應付制或應計制;一種是收付實現制,即現收現付制或現金制。
權責發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到款項的權利或支付款項的責任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的權利和已經發生的承擔費用的責任,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確認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收付實現制,是指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支出。凡在當期實際收到的現金收入或支出,均應作為當期應計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屬于當期的現金收入或支出,均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支出。
兩種核算基礎的區別
由于收入和費用確認的依據不同,兩種會計核算基礎產生了會計核算上的差異。一是會計科目設置不同。權責發生制存在費用的待攤和預提等問題,而收付實現制不存在這些問題,所以兩種核算基礎所設置的會計科目不同。二是會計核算的繁簡不同。權責發生制下期末對賬簿記錄進行調整之后才能計算盈虧,核算比較麻煩。而在收付實現制下,期末不要對賬簿記錄進行調整,即可計算盈虧,手續比較簡單。三是會計核算的結果不同。兩種會計核算基礎由于收入和費用確認的依據不同,從而產生的會計核算結果也不同,包括計算出來的收入和費用金額不同,計算的盈虧數字不同。
會計核算基礎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權責發生制的優缺點
優點:
(1)能直觀反映實現的收入和承擔的費用,然后把各期的收入與其相關的費用、成本對比,能準確算出正確確定各期的收益;
(2)能直觀反映某一會計期間具體的經營成果,把經濟業務的成本和利潤與現金的實際收支區分開來;
缺點: (1)收入、費用和利潤,需要平攤到各個會計期間,還得使用折舊方法、攤銷方法和存貨計價方法計算,主觀性有點強,數據不夠客觀; (2)操作較難,會計技術含量較高,數據處理成本較高,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收付實現制優點:
(1)能有效控制預算資金,便于安排預算撥款和預算支出的進度,并如實反映預算收支結果;(2)有利于政府部門評價評估現金指標,能有針對性的提供信息;(3)操作簡單,會計技術含量低,數據處理成本低,易理解。
缺點(1)不利于政府會計的改革和政府部門職能的轉變。 (2)與新制度不協調;(3)受托責任狹窄,提供的財務信息有限;(4)不利于精準決策,不利于解決提高政府績效、信息透明度的問題,可能會誤導政府決策
會計核算基礎主要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權責發生制的優勢,它可以全面,科學,完整的確認收益和損失,不是以現金流作為金標準確認利潤,收付實現制是已收到現金和付出現金作為收益和支出的確認依據,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和現金流高度保持一致,核算也比較簡單。
會計計量是會計核算的前提和基礎?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他是根據以進行會計核算的基礎假設是會計人員對會計核算所處不定的環境做出的合理判斷,是會計核算的基礎。
一、會計主體(會計實體、會計個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單位,也稱為會計實體、會計個體。會計所要反映的總是特定的對象,只有明確規定會計核算的對象,將會計所要反映的對象與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才能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正常開展,實現會計的目標。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不會面臨清算、解散、倒閉而不復存在。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這一前提是從第二個基本前提引申出來的,可以說是持續經營的客觀要求。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連續、相等的期間,又稱為會計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