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審計有哪幾種類型?
審計有哪些主要分類
(一)按審計內容進行分類
1、財政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和反映其經濟活動的會計資料進行的審計。
2、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活動包括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效益性進行審查。
3、財經法紀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部門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所進行的專項審計。
(二)按審計主體進行分類
1、國家審計。也稱政府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
2、社會審計。也稱注冊會計師審計。
3、內部審計。也稱部門和單位審計。是指由部門內部獨立于財會部門以外的專職審計機構所進行的審計。
(三)按照審計工作進行的時間分類
1、事前審計。是指經濟業務發生以前所進行的審計。即對計劃、預算的編制,以及對基本建設項目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進行的審計。
2、事中審計。是指在計劃、預算或投資項目執行過程中對其所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的審計。
3、事后審計。是指經濟業務發生以后進行的審計。
專項審計與常規審計的區別?
審計和專項審計的區別如下:
1、兩者審計的內容廣度不一樣
常規審計審計的范圍很廣,所涉及的部門、人員、資源都比較龐大,只要是企業內部所涉及的東西都要進行審計;
專項審計就是單獨的去審計某個部門、某項業務、或者某個行業,他是比較單一的審計,不用去注意除了它以外的內容。
2、兩者審計的作用不一樣
常規審計是從宏觀出發,對各項重要內容和環節展開審計,它的作用是有效的控制風險的加劇和發生,可以通過常規的審計去了解公司整體的經營狀況。
專項審計是審查深入到這個業務的內部,去發現是否存在問題。一般性都會有詳細的問題披露,或者調整建議。
3、兩者審計的結果不一樣
常規審計的結果可能涉及多個方面,并且是概括來說,有可能并沒有很細致的指出具體的問題。
專項審計只對一個方面做出詳細的問題闡述,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問題的具體處理辦法。
1.
審計范圍方面的不同從審計范圍的廣度來看,常規審計涉及的業務種類較廣泛,幾乎所有開辦的業務及工作都要納入常規審計的范圍。而專項審計的審計范圍則具體到某一項的業務或某一方面的工作,專門對某一項業務進行專項審計。正是由于審計范圍廣度的不同,直接導致了常規審計與專項審計在審計深度上的不同。專項審計相對常規審計來說,審計工作更加細化,更加專業化。涉及到每一步具體的操作,從整個流程的開頭直到結尾,從前臺的操作到后臺的內部控制。而常規審計由于業務量大,涉及的方面較多,因此不可能做到審計工作如此細化,只能針對某些重要環節進行審計,不可能關注到每一方方面面。
2.
審計作用的不同常規審計是加強日常內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通過對各項業務一些重要環節的審計,有效控制風險的發生,起到事前防范的作用,同時可了解到日常經營情況
國家審計人才類型劃分?
國家審計人才類型可劃分為:
一、管理性質審計人才:具備財務管理、決策管理、組織管理、企業戰略規劃等專業背景,能夠發掘或排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缺陷、解決經營、財務及決策管理問題。
二、專業性質審計人才:具備會計、審計、統計、計算機和管理科學等專業背景,能夠發掘或排查財務會計等基本操作、決策、運行系統及信息系統等審計領域的問題。
三、技術性質審計人才:具備信息比較安全、數據庫管理等相關技術背景,能夠發掘或排查IT審計領域的問題,如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的比較安全性、功能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