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蘇州工業園區上市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蘇州工業園區上市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華太半導體是上市公司嗎?
不是上市公司。
華太集團始創于2010年,總部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全資及控股公司分布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城市,形成集半導體工藝開發、芯片設計、材料研發、芯片封裝和測試等業務板塊為一體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華太集團是專注于射頻功率晶體管、電力電子芯片、大功率半導體器件散熱材料和封裝管殼,以及大功率射頻芯片封裝測試技術,產品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基站、專網通信、移動無線電臺、廣播電視、工業科學醫療、射頻能量和新能源等眾多行業領域,產品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不是。公司性質是有限責任公司,按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不能公開發行股份,所以不存在上市的可能。
在華泰研發團隊中,有多名來自歐美頂級半導體公司的研發骨干。其平均18年左右的IC研發經驗,為華泰提供了扎實的技術基礎,并建立了國際一流的質量保障體系。
華泰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可與國際一流廠商同類產品媲美,其部分產品更勝一籌。
為什么蘇州工業園區能成為全國園區標桿?
首先是鼓勵研發,擁抱新產業。如2015年,蘇州工業園區發布《關于發展眾創空間鼓勵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明確:推進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產業向高端化邁進,大力發展納米技術、生物醫藥、云計算等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力爭到2020年,蘇州工業園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超過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70%,打造活力迸發的“創客天堂”。
2016年8月底,蘇州工業園區出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行動方案》,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云計算成為園區的三大新興產業。
第二是,重視人才資源。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園區分別在2007年和2010年推出“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及“金雞湖雙百人才計劃”,評選科教、高端服務業及高技能領軍人才等,為留才引才和激發人才干勁建立激勵制度。多管齊下,園內目聚集了國家級的研發機構、外資研發機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各類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數量以及人才總量居全國開發區首位。
第三是產城融合,在配套方面,蘇州把聚焦點放在了蘇州工業園區,老城區由于受規劃保護而沒得開發,因此蘇州所有最牛逼的商業中心和消費的新型帶都集中在園區,同時蘇州工業園區啟動了人才安居工程,在人才住房、個人激勵、子女入學和醫療保健四個領域都給予了人才政策上的傾斜,吸引更多蘇州人來此定居。
值得關注的是,蘇州工業園在人工智能新產業上的驕人成績。蘇州工業園區目標就是打造“建設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高地”,到目前園區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已聚集企業60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2016年,實現產值350億元。
至2018年3月,園區已集聚人工智能產業相關企業600多家,從業人員超2萬人。其中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2家,產值超億元企業近30家,十億級4家、百億級1家,形成估值上千億的產業集群,實現了對工業、通信、信息技術、交通、教育、醫療、金融和生活消費等領域的全覆蓋。被視為“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的蘇州園區已經躍變成為一座活力四射的人工智能產業新城。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蘇州工業園區上市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蘇州工業園區上市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