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虎丘區楓橋街道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虎丘區楓橋街道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楓橋位于哪個城市?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西郊楓橋街道
楓橋是江蘇蘇州西郊的一座古橋,位于姑蘇區,跨上塘河。
楓橋以唐代詩人張繼的七絕《楓橋夜泊》而聞名天下,現與寒山寺、鐵鈴關和楓橋古鎮共同組成楓橋景區。
地名典故:
舊名“封橋”,因漕運夜間封此橋禁止船只通行。后訛為“楓橋”。
《吳郡志》卷十七:“楓橋,在閶門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
一說原名楓橋,一度訛稱封橋,宋王珪親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一字遂正視聽。
1、楓橋鎮位于會稽山脈西麓,諸暨市東北部,轄23個行政村,8個社區,鎮域面積16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2萬人,常住人口8.1 萬人
2、一部諸暨史,半部楓橋史,楓橋鎮歷史文化悠久,建制于隋唐,是南宋義安縣的治所,境內有東南第一圣碑秦皇石刻,全國文保單位東化成寺塔,人民總理周恩來抗戰演講舊址楓橋大廟以及小天竺等,王冕、楊維楨、陳洪綬更是在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三座豐碑”,被稱為“楓橋三賢
蘇州珠江路屬于哪個街道?
蘇州珠江路屬于虎丘區,虎丘區已合并為高新區。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全稱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虎丘區,位于蘇州古城西側,東臨京杭大運河,南鄰吳中區,北接相城區,西至太湖。2002年9月,蘇州市委、市政府對新區、虎丘區、相城區、吳中區等進行了區劃調整,將虎丘區、虎丘鎮和白洋灣街道以及橫塘鎮的部分村劃出,相城區和吳中區劃入通安鎮和東渚鎮、鎮湖街道,建立蘇州高新區、虎丘區。2013年4月蘇州高新區下屬蘇州科技城(蘇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與高郵經濟開發區實現南北共建園區。
蘇州珠江路屬于哪個區的問題?
當然是屬于虎丘區。他是虎丘區的一個街道辦事處。并不是珠江的,怎么著?
作為一個城市。利用江河,海湖命名街道的名字是很正常的。還可以以其他城市的街道命名都可以。比如也可以有北京路呀。
南京路啊。或者是其他省市的名字都可以。
蘇州虎丘區何山路屬于什么鎮?
何山路隸屬于虎丘區楓橋街道,也就是原來的楓橋鎮,何山路東起寒山寺旁邊的何山大橋,往西一直到觀音山路的何山路隧道結束。是蘇州虎丘區的一條主要交通道路,沿路有蘇州科技大學江楓校區,何山公園等知名地標。
楓橋夜泊寫的哪里的景色?
楓橋夜泊寫了蘇州城外的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的景色。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后,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
全詩如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根據《唐才子傳》卷三記載,張繼于“天寶十二年(753年)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也就是說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755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唐高仲武編《中興間氣集》下卷收錄張繼此詩,題名為《夜泊楓江》。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收入此詩,詩題作《楓橋夜泊》。
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虎丘區楓橋街道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虎丘區楓橋街道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