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講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講義講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合同概述
- 2、2022年經濟師中級考試大綱總結!
- 3、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金融監管理論
- 4、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貨幣供給機制
- 5、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統計學的定義及兩大分支
- 6、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經濟增長因素的分解
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合同概述
1、合同概述 按當事人各方權利義務的分擔方式 (1)雙務合同:當事人相互享有權利,相互負有義務(如買賣合同、租賃合同)。(2)單務合同:一方只負有義務,另一方只享有權利(如借用合同、贈與合同)。
2、(一)合同的生效要件 主體合格、內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合同的形式合法。
3、復習方法: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宏觀科目,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主要考企業戰略與經營決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市場營銷與品牌管理、生產管理與控制、物流管理、技術創新管理、人力資源規劃與薪酬管理、企業投融資決策及重組、電子商務。
2022年經濟師中級考試大綱總結!
1、國民收入核算和簡單的宏觀經濟模型。理解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辨別國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費、儲蓄、投資、總需求和總供給等宏觀經濟基本理論,理解消費、儲蓄、投資與國民收入之間關系。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
2、年考試大綱和2021年考試大綱 完全相同的章節 ,分別如下:經濟基礎知識部分: 第7章,和2021年考試大綱完全相同,預估2022年新教材內容與2021年教材這一部分有可能也完全相同。
3、年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大綱與2021年相比,不少章節都有較大變動,新增和刪除了不少內容。第一章新增“理解企業商業模式的內涵與構成要素,運用商業模式畫布進行商業模式分析”。
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金融監管理論
1、公共利益論:監管是政府對公眾要求糾正某些社會個體和社會組織的不公平、不公正和無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種回應。保護債權論: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監管。存款保險制度就是這一理論的實踐形式。
2、A、公共利益論 B、保護債權論 C、市場失靈理論 D、信息不對稱理論 E、金融風險控制論 【答案】ABE 【解析】本題考查金融監管理論。金融監管的一般性理論包括公共利益論、保護債權論和金融風險控制論。
3、②儲備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 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③逆周期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 0~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④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 1%,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
4、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考察重點主要考察的是各種金融利率匯率、貸款率、收益率、金融產品價格(如股票)計算等。
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貨幣供給機制
1、中央銀行的信用創造貨幣機制 中央銀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信貸管理權,來創造信貸資金來源。信用創造貨幣是當代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并且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為中央銀行所掌握。
2、貨幣供給 是相對于貨幣需求而言的,指貨幣供給主體即一國或者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主體供給貨幣以滿足其貨幣需求的過程 貨幣供應量 指流通中的貨幣數量。
3、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考點知識:貨幣供給與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給與貨幣供應量 依據資產的流動性,即各種貨幣資產轉化為通貨或現實購買力的能力劃貨幣層次。
4、基礎貨幣:又稱為高能貨幣、強力貨幣或儲備貨幣,是非銀行公眾持有的通貨與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之和。
5、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貨幣政策 知識點: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定義 貨幣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國金融當局制定和執行的通過貨幣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標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手段。
6、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貨幣均衡水平的決定 貨幣在運動過程中通過其內在機制的自我調節,能夠自發保持供給與需求的均衡關系,而貨幣供應量正是按貨幣需求向流通領域供給貨幣的結果,是貨幣供求關系的產物。
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統計學的定義及兩大分支
1、前三章主要講統計數據,這是統計的基礎;后三章更進一步,講到了序列、指數、相關與回歸關系。
2、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一科覆蓋了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六個部分的知識,每個部分甚至都可以自稱一個專業,因此內容自然會相當豐富。
3、中級經濟師各科目考點內容《經濟基礎知識》這門科目共包含37章內容,涵蓋了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這六個部分的知識。
4、中級經濟師2020農業經濟備考知識點:農村集體經濟統計的對象與內容 (一)概念 農村集體經濟統計(農經統計)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征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經濟統計。
5、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的6大模塊,即經濟學模塊,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對考生來說,內容是相當得龐雜,所以在備考時既需要掌握方法,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心態。經濟學基礎模塊的內容特點是包含的公式比較多,概念抽象。
中級經濟師2020經濟基礎備考知識點:經濟增長因素的分解
決定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如下:勞動的投入數量:取決于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及投入的勞動時間多少。資本的投入數量:最重要制約因素是資本的利用率或生產能力利用率。在生產能力一定時,生產能力利用率提高就能夠增加資本投入量。
①兩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因素不變,把經濟增長率按照勞動和勞動生產率兩項因素進行分解。
平均發展速度:一定時期各期環比發展速度的序時平均數,采用幾何平均法,也稱水平法。一定時期內現象發展的總速度等于各期環比發展速度的連乘積。平均增長速度:反映現象在一定時期內逐期增長(降低)變化的一般程度。
(4) 人力資本的增進、知識的積累和教育的發展。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在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傳統農業社會中,勞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增長和勞動效率的提高,是經濟增長最基本、最重要的源泉。
關于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講義和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講義講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